• 欢迎访问湛江财贸学校,2020年招生火热进行中,欢迎广大学子报读我校!咨询电话:(0759)3306326、14767506692
加入收藏
-全国招生热线- (0759)3306066
14767506692
学校动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招生报名热线:

0759-3306326

  • 报读热线:0759-3306326
  • 深度咨询:3306326 14767506692
  • 学校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赤路109号
知荣明耻 他们代表首都大学生形象
时间:2004-04-15 22:48:48 来源:admin编辑:admin浏览量:0


  • 清华国防生爱国的情怀
  • 北师大同学们永远的追求
  • 北工大队员们科学的精神
  • 中国农大汪树栋自强的人生
  • E大爱心社爱心的力量
  • 北航学生王贵宝感恩的心灵
  • 中国人民大学援助中心的志愿者维护法律的正义

在许多清华国防生的心中,祖国利益和需要永远排在第一位。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e表达了他们——


  爱国的情怀


  “我们愿做国防建设中小小的螺丝钉,安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是2004年7月清华大学首届国防班毕业前夕,同学们写给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一封信中的话。


  1998年,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签署了培养国防定向生的协议。目前,共有465名国防生分布在清华大学电子系、精仪系、航院等五个院系。


  在党和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14位曾经在清华大学学习或工作过。一大批校友在军队国防建设岗位做出了突出成绩。清华国防生继承了老一辈清华人热爱祖国、服务祖国的优良传统。


  国防班同学学习目的较普通班级同学明确,学风很好。如航院的国防生班级成绩全部名列前茅,其中力44班一直排在年级第一,多个国防班被评为“校优良学风班”、“校甲级团支部”。


  为了I钊氲亓私獠慷樱早点感受军队氛围,清华国防生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实践队伍深入军营、基地,在实践中感受国防事业的广阔舞台和当代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奠定了为国防事业建功立业的思想基础。


  在许多清华国防生的心中,祖国利益和需要永远排在第一位。毕业后,许M学放弃留在北京科研院所工作的机会,选择了部队更需要自己的岗位。2000级的赵志升同学选择了到南京军区一线部队工作,为摘掉眼镜,自费8000元做激光手术。2001级的胡嘉同学,家庭经济困难,但在父母支持下,毅然选择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2001级的刘会龙、王梓旭、马昊H位同学一起选择到绵阳29基地工作。张美玉同学立志到海军一线部队工作,选择到大连舰艇学院深造。他说:“即使从一个普通的擦甲板的海员做起,我也愿意!”


  [点评]:他们秉承老一辈清华人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他们主动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会,选择到国防建设更需要的岗位。清华国防生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以身许国的誓言。


关心打工子弟、帮助民工维权,北师大“农民之子”协会的同学们,把维护农民的利益看作心中——


  永远的追求


  D3月18日早7点,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的同学,来到了位于京郊清河小营的安宁庄打工子弟学校。在这里,同学们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朗诵比赛、带领学生清洁社区等形式,向学校师生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


  类似这样的活动,农民之子社团6年来一直在做着。他们的目光始终关注着自己的家乡,关注着自己的父老乡亲,关注着城市的边缘社区和信息闭塞的偏远农村。


  北师大的“农民之子”协会成立于1999年12月。6年来,“农民之子”开展了包括调研、支教、民工培训、助学及“三农”问题学术交流等在内的各方面的实践活动。


  “农民之子”从一开始就把支持农村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开展,利用师大的资源,组建了由北京重点中学一线教师和北师大教育专业研究生组成的培训队伍,多次深入河北和贵州,为边远山区的教师提供专业支持。此外,他们还为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提髁私百场专业培训。


  他们利用双休日在北京几所打工子弟学校义务支教,多次组织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免费参观宋庆龄儿童科技馆,提供免费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多项科技比赛的机会。2002年9月,他们发起“一帮一”助学活动,发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及社会力量,资助贵州省贵定县的两个赤贫山村的孩子继续学业。


  为了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之子”从2002年开始了一系列培训活动,目的在于唤醒民工维权意识,拿起法律武器对抗种种歧视和侵权行为。


  [点评]:北师大“农民之子”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以服务∶瘛⑼贫农村的进步和发展为已任,虽然他们只是一群力量有限的大学生,但他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做出种种不懈努力,则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以服务人民为荣的正确的荣辱观。


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一群电脑软件设计高手。北工大放飞网的队员们告诉我们什么是 


  科学的精神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放飞网代表队成立于2001年7月,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名指导教师、8名研究生和50多名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团队。5年时间,这个团队在世界计算机技术创新大赛中频频获得好成绩。


  2004年7月6日,在巴西圣保罗放飞网代表队,凭借作品《龙之传说》在微软“创新杯”渲染专题比赛中夺得全球总冠军;2005年8月1日,他们蝉联该专题的全球总冠军。2005年5月,放飞网还作为亚洲唯一的代表队参加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12届国际大学生软硬件开发大赛获得全/亚军。


  他们能够取得突出成绩,靠的是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在每一个开发过程中,队员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保持决策的严肃性、不可逆性和一贯性。每走一步行动都严格基于前一步的决定,很少反复,大大提高了效率。


  作品《龙的传说》之所以能/奖,其中的“二龙戏珠”这个富有东方魅力的创意可谓功不可没。可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创意产生的过程是如何的痛苦。有一天中午,队员们在一起讨论,从早上一直到日落,直到憋出了“二龙戏珠”的想法。为了更加保险,队员们又在两个小时内提出了四五十个点子。


  在/北工大新闻发布系统设计界面的时候,同学们在网页的设计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仅首页的小样PSD文件就被修改过至少十几次。


  5年来,“放飞网”已经从一株刚刚破土的小芽成长为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放飞网”的优秀成员也获得了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机会,在“放/网”的基础上成立的软件竞赛训练基地也正在着手建设。


  [点评]:凭着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放飞技术网的同学们,在强手如林的世界软件设计大赛中屡获冠军。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他们那种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值得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学/和思考。


他是一位贫困大学生,靠勤工俭学实现生活自立,竭尽全力帮助他人。中国农大的汪树栋书写了——


  自强的人生


  汪树栋出生在安徽省阜南县一个农村家庭。2002年9月,世代务农的汪家出了全村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但看着录取通知书上7000元的学费,汪树栋全家犯了难。最后,全家东借西借好不容易才凑够这笔钱。


  上大学后不久,汪树栋就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了。他向学校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学校安排他打扫卫生,他由此走上勤工俭学之路。


 鲇腥宋仕:“在学校干扫厕所的活,有没有同学取笑你?”汪树栋回答说:“我觉得打扫卫生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总比一些越是贫困越是什么都不干的学生强吧?”


  正因为自己是贫困生,汪树栋更能理解农民工子女的不容易。2004年9月,他参加了学校一个名叫烛光社的社团组织。这个学生社团主要做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汪树栋说他在这个社团做得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收废瓶子。


  当时,烛光社为了筹集一笔钱给一所打工子弟小学,动员所有成员去收废瓶子,一周参加一次活动。那个学期,汪树栋奉献了所有的周六,他收的废瓶子足够装满目ǔ担价值600多元。


  一直热心于社团公益活动的汪树栋,曾因为捡了一部手机交还失主的事情,而产生成立大学生校园服务队的想法。2004年10月,学校正式批准成立大学生校园服务队,并成立了学校第一个失物招领中心。


  让他感激的是,学校领导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确定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内容之一,由学校支付给服务队成员每人每月200元。


  [点评]:汪树栋是一个贫困生,但他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他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了自立。更可贵的是,他还能够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他顽强拼搏、矢志不渝、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给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们以传播和呼唤爱心为已任,把爱心带给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北大爱心社用行动展示了——


  爱心的力量


  如今,在北京大学,有这样一个协会:它没⒒丽的承诺,只有一颗颗善良的爱心。它,就是北大爱心社。


  13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天,17个扫雪的同学由于对爱的执着而走到一起,创立了这个爱心团体。13年来,共有6000多个社员在这里奉献了他们的激情和爱心。


  爱心社成立后先从身边平凡的点滴小事⑵稹S谑牵校园内每间教室的黑板上贴着号召大家帮助老师擦黑板的黑板贴,每个自习室里都放着公用的爱心墨水,宿舍楼前有每日更新的爱心天气预报……


  一位爱心社的社员曾说:“我们的视线不能够仅仅局限在我们身边,要了解社会,就必须投身到更广阔的社会中去。


  他们开始去关心身边的、远方的,乃至遥不可及的每一个幼小心灵。在北京市神经伤残儿童中心,儿童组组员积极配合院方利用每月安排的固定时间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每到周末,组员们就去陪伴自闭症儿童,用爱心和信任来促进他们的康复。爱心社抚去盲童眼中的苍白,⑸⒘耳儿世界中的死寂,让他们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受世界的多彩。


  他们还尝试着去倾听和关爱那些人近黄昏的老人。护老组正式成立,与香山老年公寓建立了固定联系。组员们做得最多的是陪老人聊天,与老人切磋技艺,扶老人出门晒太阳,或者推着轮椅让不能活动的老人⒋ψ咦呖纯础⒑粑新鲜空气,给过生日的老人开联欢会。


  在奉献爱心的同时,爱心社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另外一个使命:传播和呼唤爱心。自2004年始,爱心社举办年度北京高校社团志愿服务论坛。


  13年来,爱心社踏上爱心之旅达400多次;全国上下被感动的人们不断发来热情洋溢的信件;13年来,爱心社获得国家、北京市和北京大学各类表彰奖励难以数计。


  [点评]:北大爱心社成立13年,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神,借鉴吸收现代社会文明的价值观念,立足于社员道德自律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团结有志于振兴中华说贝大学生,大力倡导敬德精神,呼唤人们的爱心。他们以行动践行了团结友爱的精神。


在校时接受资助的北航学生王贵宝,毕业后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生。他说任何人都应有一颗——


  感恩的心灵


  “我经历丝嗄眩但依然能坚定地走下去,是因为有很多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在支持我。我理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行动去回报他们。”这句话饱含了一个学子对母校深深的爱,道出了一个学子知恩图报背后的那份激动和真诚。


  说这话的人名叫王贵宝,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3搜生,大学毕业后特招入伍,目前正在攻读清华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


  12年前,来自江西老区的王贵宝考上了北航。走进校门那天,他的口袋里一共只装了1600元钱。缴完所有的费用后,还剩下200元,这就是他一年的生活费了。他的哥哥、妹妹已经出外打工。母亲去世后,父亲也在他上大二时病逝了。经济上的压力让他透不过气来。


  学校得知王贵宝的情况后,立即启动了贫困生应急机制,学校和学院减免了他的学费,并为他提供了很多勤工俭学的机会。一直非常关心他的辅导员赵罡老师鼓励他坚强自立,并悄悄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他购买生学习用品。班上的同学们也经常在经济上、学习上帮助他。


  十几年过去了,王贵宝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难以忘怀母校的养育与恩荫。他决定以一个有着相似经历的校友身份来资助两名母校的经济困难学生,以自己微薄力量回报母校。2005年3月王贵宝回到母校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每人3000元。而王贵宝每月工资仅1400多元。


  在这之后,他和大学同学又自发成立了以王贵宝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连续多年资助机械学院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生,每年资助3名同学。


  [点评]:因为经历过苦难,因而能感知他人的苦难。在校时因贫因而获得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资助,王宝贵一直在心底保存知恩图报的激动和真诚。十几年后,他回到母校向更多的贫困生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知恩图报的行为让那些见利忘义者为之汗颜。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者,用自己邪心、知识和热情回馈社会,以行动维护——


  法律的正义


  今年1月10日,因工受伤的四川来京务工农民马文凯,终于拿到了有关方面一次性付给他的工伤保险金近17.9万元。


  拿到这笔钱后,马文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帮助他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几名普通大学生志愿者送来一面锦旗,上写“无私援助,彰显正义”。


  两年前的冬天,马文凯在北京打工期间,因工地土方倒塌受伤,造成终身高位截瘫。不懂法的他完全不知道如何向用人单位讨要应得的工伤待遇,更没有钱聘请褪来维权。


  马文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人大法律援助中心。几名研究生用自己的全部课余时间,分析案情,和用人单位及社保基金管理中心进行沟通,最终与用人单位在诉讼中达成和解。马文凯是他们帮助的众多当事人中的一个。


  创立于1999年的中国人民脱Т笱生法律援助中心,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由大学生组成的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目前,中心拥有注册志愿者150余名,80%为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还包括部分法学院的博士生和本科生。7年来,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了北京乃至全国数以万计的当事人,成为北京高校法律援助社团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7年来,中心一直未间断过向普通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从最初的电话咨询、当面咨询,发展到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咨询,书面咨询。


  [点评]: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做到明纪、知法、守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同学们以自己的行动,推动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为百姓伸张了正义,树立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崇尚节约,热爱绿色,北京科技大学“绿盾”环境保护与发展协会的同学们,以执着的精神实现——


  绿色的梦想


  在北京科技大学,有一个叫“绿盾”的协会在学生中非常知名,它的全称是“绿盾环境保护与发展协会”。这个成立于1998年4月22日的协会,最初是由8位热心环保的同学发起创立的。


  一位“绿盾”协会的同学告诉记者,协会刚成立时,第一次活动就一炮打响。1998年6月5日,协会组织了“北科大抵制一次性筷子”活动,让校园内所有人认识了绿盾;2000年他们举行的“拯救藏羚羊”巡回募捐活动,让“绿盾”走出校园,也让社会认识了“绿盾”。


  “绿盾”人算过一笔账:一个同学每天使用的稿纸大约是20张,一个月下蝗班45个同学的用纸量如果不回收的话,就等于砍掉了9颗直径约40厘米的树木。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绿盾”在校园内大张旗鼓开展Recycle活动。


  每到周末,“绿盾”环协的会员们把回收到的同学们用过的废纸和过期的报刊送到工厂,换回簧学习用品发放给同学们。此外,会员们还逐个宿舍、教室和办公室上门回收,宣讲节约资源的道理,寒暑假也不间断。


  “绿盾”recycle小组还开展了“绿色宿舍”活动,即将若干宿舍分为一组,派组员对这些宿舍定时进行废品分类回收;宣传回收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介绍日常环保的知识和方法,倡导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点评]: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更是一种责任。“绿盾”协会的同学们为了这个绿色的梦想,用他们的执著和努力,用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毅力感召每一个热爱绿色的生命硭们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绿色的梦想!